情绪的控制与调整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能,也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首要标志。而情绪控制的前提条件:一是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否定和排斥它;二是理解自己的情绪。不过,要做到这两点,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分析师的帮助的。
人的社会属性,注定我们常处在各种复杂情绪中,因为我们都想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承认,这必然使我们为此“千辛万苦”,也自然会生出万般无奈与惆怅,但我们是乐于接受惆怅中的艰辛,也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的。之所以能,还是因为这就是人的宿命:你必须为你的生命与生活承担责任。至于人是否被情绪控制,其实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善待情绪,是否容忍令人惆怅的种种落差。
从性格角度说,情绪化的人,有着过高(或叫脆弱)的自尊感,或焦虑的人格特质。这需要等待,等待理清自己内心愿望的秩序,然后去为自己的愿望一一去行动。人的情绪不可能做到始终稳定,但可以做到在情绪不稳之时,如何不被情绪束缚,说表象一点,那就是无条件接受情绪的自然出现,亦即不敌意不抗拒它;说根本一点,那就是承认自己个性的局限,无条件接受你生活中必然存在的落差、失意的同时,尽其力去兑现自己的心愿。
1,文不对题很烦 关于思考的思考,这题目虽有点拗,但值得谈谈。 爱文字的我,喜欢拟个题,再围绕它书写。定题之前虽有模糊的腹稿内容,可题目一出,感觉不是大而框,就是把思维别进文不对路的陷阱。很烦。这是我常体验到的梗与焦虑。 如,本题目被改来改去